日常生活中錯誤的用油方法都有哪些?由長白山榨油機新聞中心欄目為您提供,日常生活中錯誤的用油方法都有哪些?是一篇關于新聞中心的知識性文章,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!
錯誤1:長期只吃單一品種的油
現在,一般家庭還很難做到炒什么菜用什么油,但我們建議最好還是幾種油交替搭配食用,或一段時間用一種油,下一段時間換另一種油,因為很少有一種油可以解決所有油脂需要的問題。
錯誤2:不吃植物性食用油,或者不吃動物油
如果沒有油,就會造成體內維生素的缺乏,以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,影響人體的健康。一味強調只吃植物油,不吃動物油,也是不行的。在一定的劑量下,動物油(飽和脂肪酸)對人體是有益的。
錯誤3:用油量沒有節制
在用油的量上也要做到嚴格的控制,像一些血脂、體重正常的人總用油量應控制在每天不超過25克,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。而老年人、血脂異常、肥胖、肥胖相關疾病的人群或有肥胖家史的人群,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,甚至要降到20克。
錯誤4:食用油是否要加熱到冒煙時才可使用?
許多人使用食用油時有一個誤區,認為必須把油燒到冒煙時才可食用,這是錯誤的。實際上精煉過后的油,油本身是無色無味的,因為在精煉油的生產過程中,最后一道工序溫度已經達到230度以上,所以這個油的品質非常高。所以再食用的時候就不要再高了,鐵鍋沒辦法控制溫度,到冒煙了,實際上起來的煙就是食用油里面的一些脂肪酸分解產物,這些產物對人體是有害的。而且經過高溫加熱會使油品中的維生素A,胡蘿卜素等遭破壞,同時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也會因氧化而被破壞。
在烹調時食用油的正確使用方法是,先將鍋加熱后,倒入食用油,迅速加入菜品,可防止溫度過高后使食用油中的營養流失。
錯誤5:注意保質期和產品的出廠日期
瓶裝的食用油都應注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。一般在規定的保質期內,油品的氣味和滋味應為正常,開瓶后,感官不應嗅到不快的哈喇味。由于儲存時間、環境、溫度、光、氧的影響,都會促進油脂的自動氧化。特別是含亞麻酸高的油脂,容易自動氧化,造成油脂的風味變化。為此,家庭用的油,開瓶后應盡快用完,并放置在避光、低溫的地方保存。
錯誤6:如何更精確的使用食用油來搭配健康需求?
從健康的角度來說提倡食物的多樣化,實際上在食用植物油的時候,選擇也是多樣化的。植物油本身能夠提供人體的“必需脂肪酸”,“必需脂肪酸”只有在油中,其他的途徑是沒有的,它也不能合成,不能代替提供“必需脂肪酸”。但是 “必需脂肪酸”的含量的多少,在每種油當中又是不一樣的,比如說玉米油,玉米油里邊維生素E的含量相對于其他的油來說是最高的。人體在不缺乏維生素E的情況下,人體不容易被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(氧化劑)損害,氧化劑先氧化維生素E自身,然后才到人的肌體,這就是保護的作用。比如葵花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就比較高。還有就是橄欖油,最大的特點就是油酸的含量比較高。
錯誤7:不要反復高溫使用食油。
因為油在加熱過程中會產生分解物。如要重復使用食油,應先除去油中的食物殘渣。因為這些殘渣會影響油的品質和食物的風味。